药物预防——适于有疫情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5.7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甲型H1N1流感中医预防方案(2009版)》
成人预防4套方案:1.太子参10g、苏叶6g、黄芩10g、牛蒡子10g。
适于素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2. 大青叶5g、紫草5g、生甘草5g。具解表清热功能。3. 桑叶10g、白茅根15g、金银花12g。两方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4. 苏叶10g、佩兰10g、陈皮10g。适用人群:面色晦暗无光,常有腹胀。
儿童预防一套方案:藿香6g、苏叶6g、金银花10g、生山楂10g。适用人群:儿童易夹食夹
滞者。此类儿童容易“上火”,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
△ 卫生部5月9日公布的《甲型H1N1型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不仅有西药达菲、乐感清等,还包括了中药藿香正气制剂、双黄连口服制剂、清开灵注射液、安宫牛黄丸等列为治疗用药。
中医辨证治疗。
1.毒袭肺卫
症状: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咳嗽。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生石膏、柴胡、黄芩、牛蒡子、羌活、生甘草。
常用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双黄连口服制剂。
2.毒犯肺胃
症状:发热或伴有恶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肌肉酸痛。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和中。
参考方药:葛根、黄芩、黄连、苍术、藿香、姜半夏、苏叶、厚朴。
常用中成药:葛根芩连微丸、藿香正气制剂等。
3.毒壅气营
症状:高热、咳嗽、胸闷憋气、喘促气短、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
治法:清气凉营。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瓜蒌、生大黄、生石膏、赤芍、水牛角。
必要时可选用安宫牛黄丸以及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
△鉴于中药在当年SARS和禽流感疫情中所发挥的作用,国药控股也将部分中药饮片、中成药纳入了“流感药物储备”范围。
△部分中医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主张,临床以桑叶、菊花、枇杷叶、葛根、薏苡仁、芦根、连翘、大青叶、金银花、甘草、鱼腥草等清热解毒、辛凉解表药为主要预防药物。
中药能否防治流感?
有人提出包括板蓝根在内的中药没有任何证据证实可对抗此次甲型流感。
△据2009.5.14《中国医药报》发表的一篇作者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及相关药物研发情况,“对创新性抗流感病毒药物临床研究的思考与认识”中谈到对抗流感病毒药物疗效判断指标,认为:
其最终主要目的是为改善、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因此,一般应根据流感带来的主要后果确定主要疗效判断指标。如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为主要疗效判断指标。
次要终点可包括无发热状态的时间、患者的症状总体评估、并发症发生率、对症治疗药物的消耗和不同健康结果测定等。
应用药物后分泌物中病毒滴度的变化也可以作为疗效判断指标。
温病:由温热病邪引起的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
特点:有—发病急、病程短、病情重,多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初起多以
发热为主要症状(必具发热),且大多热势较高,伴有烦渴、舌红、苔黄等热象。
又易化 燥伤阴、内陷生变,出现斑疹、吐 、神昏、痉厥等见证。
致病原因:“疠气”—现代看即为各种病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
兼邪:春季—风温,夏季—湿温。
治疗:清热解毒为主,根据不同的证型,疏风泻热、透表清暑、宣表化湿、疏表润燥或兼
以清气、和解、化湿、通下、清营、凉血、开窍、熄风、滋阴、固脱等。
临床预防、治疗“温病”常用药物:
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清瘟解毒丸、片、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清开灵、安宫牛黄丸等。以及近年来SARS等配伍使用藿香系列制剂药物。
历史上人禽流感小资料:
近百年来,流感在世界上大流行有五次。每次大流行都会有数十万人死亡。仅1918年大流行(历史上称西班牙流感,美国称其“西班牙女士”,源于禽流感病毒的一个变种H1N1型),就有近2000万人死亡(2000万~4000~5000万人),死亡率达到2.6%,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850万人)还多。据记载:菲律宾发病率49%,死亡率2.3%;美国近1/4的人得了流感,死亡率为5%,死亡人数超过50万,且几乎一半以上的死者为健康年轻人。(据最近报道:H5N1型禽流感比较青睐免疫力较强的年轻人)西班牙死于流感的为800万人;而1918年在中国发生的流感大流行,死亡率约为0.1%。当时我国西医不发达,主要依靠中医药治疗,中医药防治流感有独到的疗效,这可能就是我国流感死亡率显著低于外国的原因。
△1957~1958年的“亚洲流感”(H2N2),导致200万人死亡;美国有7万人死亡。
△1968~1969年的“香港流感”(H3N2),导致100万人死亡;美国有3.4万人死亡。以上两次流感表现为各年龄组均易感染,65岁以上老年人尤为显著,死亡率升高,具有高危因素(如心肺疾病)的人群死亡率较高。
△1977年11月~1978年冬的“俄罗斯流感”,死亡人数没有确切统计,但远没有前几次多。《中国中医药报》2005.11.9 《家庭医生报》2003.7.1